农家十中碗资料图今日永州讯(通讯员蒋东新张祖智)近日,东安县鹿马桥镇马坪村唐善林、廖凤莲夫妇,架着木梯,将农庄里一串串印有“农家十大碗”字样的红灯笼全部拆了下来。廖凤莲说:“自从八月下旬我们农庄有意推出农家十中碗、农家十小碗后,农家十大碗已经很少有人问津,所以我把农家十大碗的红灯笼招牌全部撤了。”东安农家“十大碗”,素有东安“满汉全席”之誉,不仅涵盖了包括东安鸡在内的东安传统美食菜肴,而且每道菜都以碗大量多而著称。“十大碗”是东安县一带代代相传的乡俗。过春节、办喜事,村民们必用“十大碗”菜系来招待客人。特别是春节吃拜年饭时,谁家要是没有端出“十大碗”,就显得主人待客不周、心意不诚。按乡俗,“十大碗”菜品基本固定,碗碗必须见肉,每餐须用新菜,菜盛得越多、碗越大才显得主人客气。唐善林、廖凤莲夫妇开办的金易德农庄,开业五年多来一直主营农家十大碗,久盛而不衰。8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约粮食的指示后,金易德农庄就在每个雅间贴上了倡导节俭的宣传语,并将主打的农家“十大碗”,通过减量“瘦身”,以农家十中碗、农家十小碗向顾客主推,既让顾客吃到农家十大碗的口味,又让顾客不因菜量太多而造成浪费。同时,农庄则按照菜量相应削减菜价,让顾客还少花钱、得实惠。传统的“十大碗”已少有人问津(资料图,登峰摄)“时代不同了,‘十大碗’也该换换口味了。”唐善林夫妇告诉笔者,在以前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以大鱼大肉为主的“十大碗”显得主人待客真诚,客人也能吃得尽兴。近几年来,生活条件改善了,大鱼大肉已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日常菜,过年招待客人吃拜年饭时,传统的“十大碗”,客人难得吃上几筷子,不仅浪费大、讲排场,也不符合健康饮食的标准。自农家十中碗、农家十小碗推出后,金易德农庄的顾客未减反增,每天的经营收入也比以前有所提高。而农庄餐后的菜品浪费则接近于零,相比以前每天减少食品浪费数十斤。“传统习俗要留,铺张浪费要止。”唐善林夫妇说:“为了更好地推行节俭,如今,金易德农庄根据每批客人的多少来定菜量,根据菜量的多少来定菜价。既能让客人吃得好、吃得饱,又能让客人吃得实惠、吃得文明。”食材变了、菜也少了,“十大碗”瘦身了;但客人们不仅没有意见,反而直呼吃得过瘾。十个菜,碗碗见底,有时连菜带汤都吃得个精光。在他的带领下,四邻八乡的村民们,在节日、客人聚会或大家就餐时也纷纷抛弃了传统的“十大碗”。浪费少了,客人们却吃得更开心了。来源:今日永州更多精彩文章1.航拍学校系列:东安易江学校(视频+照片)2.航拍学校系列:东安县第五中学(视频+照片)3.航拍学校系列:东安县紫溪中心小学(视频+照片)4.航拍学校系列:东安县大盛中学(视频+照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