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产业,每天分享药店资讯、用药指导、健康养生、营销案例和管理干货,帮助药店搭建运营系统,药企动销策划,
原创:药店头条编辑:琪琪有一个大叔,50岁,体态略胖,高尿酸血症10多年,血尿酸最高μmol/L,饮食控制后最低也有μmol/L。平时不用药,有痛风发作时就用点止痛药,不发作就不管了。
前几天体检发现血肌酐升高而来诊,我给他做了一个ECT检查,发现双侧肾脏轻度萎缩,肾小球滤过率58ml/min,已经是CKD3期,中度肾衰了。经过检查,排除了其他肾病,诊断为高尿酸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给非布司他降尿酸治疗。
他早就知道自己尿酸高,但他一直认为高尿酸血症就是引起痛风,没有痛风就不可怕。痛风发作期间,他用止痛药,不痛了,采取的降尿酸措施就是控制饮食加减肥。
“只要不发生痛风,高尿酸就不可怕”;“只要不痛了,高尿酸就不用管了”。其实,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认识,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
高尿酸血症除了导致痛风性关节炎之外,还引起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高尿酸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医学专业将上述情况统称为痛风,但习惯上人们只将痛风性关节炎才称为痛风,姑且我也这样称呼下去。
据统计,如果血尿酸μmol/L,发生慢性肾衰的风险男性增加94%,女性增加%。而且血尿酸每升高60μmol/L,发生急性肾衰的风险增加74%。除了导致肾损害外,高尿酸血症还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梗的风险。
所以,无论从控制痛风发作考虑,还是预防高尿酸的并发症考虑,我国的专家共识建议:
如果血尿酸>μmol/L,无论有没有症状就应该无条件的开始药物降尿酸治疗,治疗目标是尿酸<μmol/L;
如果血尿酸>μmol/L,出现任何一项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蛋白尿、抽烟等),也应该开始降尿酸治疗,治疗目标是血尿酸<μmol/L;
如果痛风性关节炎发作≥2次,或者痛风性关节炎发作1次,且同时合并任何一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只要尿酸超出正常值,就开始降尿酸治疗。治疗目标是血尿酸<μmol/L。
关于痛风,还有一些误区,比如许多人认为痛风是吃出来的,只要控制饮食,就可以避免痛风。事实果真如此吗?
尿酸产生过多,或者尿酸排泄障碍是高尿酸血症的根本原因。目前认为,产生过多和排泄障碍各占一半的原因。尿酸的产生,80%来自于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只有20%来自于食物。
所以,高尿酸不完全是吃出来的,而通过饮食控制来降尿酸的作用也很有限。研究发现,即使严格的饮食控制,对尿酸的降低也不到μmol/L。
所以对痛风患者而言,仅仅控制饮食是不够的。要想远离痛风,还要使用降尿酸药物,包括减少尿酸生产的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等。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许多患者抱怨痛风治不好,无法摆脱痛风之痛。这其中有痛风本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对痛风的认识误区。
要想摆脱痛风,避免高尿酸血症导致的并发症,应注意:
1、痛风由高尿酸血症引起,但高尿酸血症不仅仅导致痛风,也导致肾损害,并可能是心脏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2、尿酸生成过多,或者尿酸排泄减少是高尿酸血症的两大因素,饮食因素只是小部分原因,所以,严格的饮食控制并不能避免痛风发作。
3、痛风的根本原因是高尿酸血症,但着凉,关节损伤,尿酸突然升高(饮酒、暴饮暴食、药物等),尿酸突然降低(降尿酸药)都可诱发痛风发作,控制这些诱发因素,可减少痛风发作。
4、要想“长治久安”的避免痛风发作,应该将尿酸长期控制达标,具体标准为:一般人,将尿酸控制在μmol/L以下;有痛风发作,或者合并有一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应将尿酸控制在μmol/L以下;如果反复发作痛风,或者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者痛风石,或者痛风性肾病等,应将尿酸控制在μmol/L以下。这可能需要终身用药。
附:痛风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
喝白酒没问题
老观点:过去总认为,痛风患者不能喝啤酒,白酒却很少有人提及。
对痛风病人来说,粮食酿的酒都是不能喝的,包括白酒。
这是因为酒精的摄入会影响尿酸的排泄。酒类饮品本身含有高嘌呤物质,大量饮酒可促进肝脏内的三磷酸腺苷降解,还可引起高乳酸血症,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排泄减少。
误区二:
豆制品不能吃
老观点:豆类和豆制品为高嘌呤食物,痛风病人不能吃。
豆类尤其是豆制品,不但不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反而可降低血尿酸,它们是痛风的保护因素。
痛风病人的饮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用坚果、花生、豆制品、橄榄油等替代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的红肉。
误区三:
蔬果可以随便吃
老观点:水果、蔬菜为低嘌呤食物,痛风病人可以随便吃。
富含果糖或甜味的软饮料、果汁、富含糖分的水果是新发现的痛风危险因素。
另外,菠菜等含有草酸较高的蔬菜,易与血液中的钙形成草酸钙,可能引起结石,痛风患者应少吃。
误区四:
减肥就是要禁食
老观点:肥胖是痛风的高危因素,要减肥就是要禁食或过度饥饿。
减肥对痛风病人很重要。痛风病人的饮食以控制在正常人食量的80%~90%左右为宜,也不要禁食和过度饥饿。
减肥应从改善生活方式着手,即:有效运动,控制体重,减少总热量10%~20%,限制烟酒,少吃海鲜、动物内脏等含高嘌呤的食物,避免血尿酸过高。
误区五:
不发作就不用吃药
老观点:痛风只是关节疼痛,痛就吃点止痛药,不痛时就不管。
痛风的根本问题是尿酸高,只有把尿酸降下来了,才能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减少高尿酸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通常建议,要把血尿酸降低到或微摩尔/升。所以,经常痛风发作的患者,在不发作的缓解期,可以做降尿酸治疗。
平时多喝开水,饮水毫升,随时随地小口喝,特别是运动期、睡前、晨起、洗澡后更要喝。
误区六:
忌口了就不用吃药
老观点:很多患者认为控制饮食了,就可以不吃药了。
事实上,很多痛风患者饮食控制得非常严格,痛风还是会发作。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直接原因是高尿酸。只控制饮食,不吃药不行。一旦确诊为痛风,应该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误区七:
单纯痛风不会引起其他疾病
老观点:痛风没什么可怕的,只是发作时,患者感觉比较痛苦,等急性期过去了,也就没有大碍了。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密切相关,因此控制高尿酸血症不仅是降低痛风的发生,而是降低其伴随的代谢紊乱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误区八:
痛风是老年病
老观点:痛风九成以上都发生在成年男性身上,往往更青睐中老年人,是个老年病。
附:一张痛风病人的“饮食清单”
根据嘌呤含量,每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小于50毫克为低嘌呤食物,在50~毫克之间的为中等嘌呤食物,大于毫克的食物为高嘌呤食物,具体如下:
低嘌呤食物
嘌呤含量<30毫克/克
蔬菜,水果,奶类,蛋类,坚果,精米白面及其制品,杂粮中的小米、荞麦、燕麦,薯类中的土豆、芋头、白薯、木薯。
中等嘌呤食物
嘌呤含量在30~75毫克/克之间
麦麸、麦胚、糯米等,红豆、绿豆、豌豆、菜豆、花豆等杂豆。
大豆制品如:豆腐干、豆腐皮、腐竹、豆腐、内酯豆腐、豆浆。
畜肉包括:猪牛羊驴肉、猪肉松、牛肉干、牛舌、火腿,水产品如草鱼、鲤鱼、鳝鱼、鳗鱼、黄花鱼、鲑鱼、鳕鱼、大比目鱼、黑鲳鱼、鱼丸、龙虾、螃蟹、海带。
高嘌呤食物
嘌呤含量>毫克/克
酵母粉,鸡胸肉,动物内脏如肝、小肠、脑。
海产品如带鱼、鲶鱼、沙丁鱼、凤尾鱼、鲢鱼、鲱鱼、鲭鱼、小鱼干、基围虾、扇贝、牡蛎、蛤蜊,浓汤,火锅汤。
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应选用低嘌呤食物,缓解期可适当选用中等嘌呤食物,但每日肉类摄入量不宜超克,尤其不要集中一餐吃。无论急性期或缓解期均应尽量避免高嘌呤食物。
先收藏,再发给关心的人,
多一个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联合用药公号推荐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