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10月12日下午,由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江苏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自体颅骨组织库》团体标准宣贯会在南京大医院举行。“这项创新标准在神经外科临床领域的贯彻实施,能提高自体同源颅骨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服务于临床,造福更多患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柴之芳在致辞中表示。
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法人、常务副理事长王锁会介绍,《自体颅骨组织库》中英文团体标准是经该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发布,填补了国内外在“自体颅骨组织库”领域内科学管理的空白。
据悉,该团体标准主编单位系南京大医院,该院神经外科主任朱文昱团队不仅首创了国内第一个用于颅骨回植的自体颅骨组织库,实现了自体颅骨回植的全流程、可追溯、智能化的管理,还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高质量科技论文,累计成功开展自体颅骨回植术20余例。
自体颅骨,是神经外科专家共识提倡的最佳自体材料。据不完全统计,仅苏州地区,每年的颅骨修补手术就有例以上。在该团体标准的宣贯和解读环节,来自全国的多名知名神经外科、医疗器械、卫生标准专家还就骨组织保存技术、自体颅骨组织库及其主要设备的消毒无菌管控、自体颅骨回植临床经验、辐射灭菌剂量的建立与维持、质量体系和法规要求等做专题报告。
专家表示,患者自体颅骨回植,既无需定制仿真颅骨,还能摆脱使用异体材料的潜在临床风险。医生依靠智能化、可追溯和无菌管控的自体颅骨组织库,能保障颅骨回植的安全性,降低手术感染率。医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因“储存颅骨不当”而产生的临床风险,减少了对异体颅骨修复材料的依赖。
“我们将以本次团体标准在我院主编首发为契机,加强自体颅骨组织库建设,推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一批特色专科建设,服务好苏州老百姓,辐射更广泛地区。”江苏省医师协会卒中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医院院长李敬伟表示。(胡艳)
来源:荔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