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标准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新华网

来源:工人日报“两个世纪前,标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年后,标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也必将发挥意义非凡的关键作用。”——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今年世界标准日的祝词中这样写道。10月14日是第49个世界标准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将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确定为“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中表示,这一主题是为了推动人们思考如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充分利用标准这一手段和工具,推进新技术在生产和生活方式快速变革中顺利和安全应用,从而不断增进社会福祉。经合组织(OECD)的研究表明,标准和产品合格评定影响着全球80%的投资和贸易,技术标准可以促进经济全球化、投资便利化。同时,目前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工作的步伐正在加快。不可忽略的角色回顾工业革命史,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与标准的应用密不可分。十八世纪依靠蒸汽机的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准使规模化、社会化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十九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而正是相关标准实现了工业产品的流水线生产以及从设计、制造到服务全过程的标准化。二十世纪下半叶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分工协作日趋精细,标准成为推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衔接上下游形成产业链的基础。如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并显著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引发新的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标准作为连接科技与市场的桥梁以及世界通用的技术语言,其作用愈发凸显,角色不可忽略。”张茅表示。对标准化提出了新需求随着全球科技水平的发展,以技术大融合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涌来,对标准化提出了新的需求,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是技术的大融合,大数据、云存储与设备信息开放传输,对标准在保障互联互通系统稳定性与数据安全等方面呈现指数级增长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必将带来制造方式的变革、科技材料的变革、市场模式的变革、工作效能的变革,甚至是人机关系的变革,精细化、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对标准化工作的适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都会提出新的巨大的挑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也表示,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深刻揭示了标准对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清晰地传递出标准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互换和质量评判依据上升为事关工业、通信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工作。如何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机遇,更好地利用标准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田世宏表示,要深化标准的供给改革,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既加快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步伐,又激发市场主体制订标准、应用标准的活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扎实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专业提升活动,做强一批领跑者企业。推进标准管理改革也势在必行。要简化标准制修订程序,提高标准制修订效率,健全完善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政策机制,加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的建设,打通新技术向新产业转化的通道,推进新技术的顺利应用。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列出了具体目标:要进一步提升国家标准修订工作效率,将标准平均制订周期从目前的36个月压缩至24个月以内;要广泛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年底以前,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质量及效益评估的比例要从现在的10%提升到50%以上;要不断加大国际标准制订和转化应用的力度,年底前,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从86%提高到95%以上。夯实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相关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我国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由我国主导制定的ISO、IEC国际标准,从项增长到项,增长2.3倍。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国家标准3.7万多项,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zhitang.net/zycf/21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