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县管校聘rdquo怎么

7月20日,市教育局就“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金建光介绍了“县管校聘”实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人事科相关负责人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金建光介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

一、“县管校聘”的背景和总体考虑

年,浙江省教育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年全省共有33个县市开展了试点,邻近的天台、玉环、路桥都分别开始了试点。省里明确规定要在年全面铺开实施这一制度,并将“县管校聘”试点工作列入了县市考核指标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年初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

因此,“县管校聘”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改革,是省教育厅要推开的一项改革措施,并不是我们温岭的独创。今年年初,我市把这项改革列入了市里十大改革项目。

“县管校聘”有两层含义,一是“县管”,“县管”就是市编办对教师编制进行总量控制,实行动态管理,市教育局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对编制进行统筹安排,实行动态调整;其次,市人社局和市教育局根据全市教师编制总量和目前教育系统实际岗位聘任情况分高中段、初中段、小学段确定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技岗位、工勤岗位职级、等级总量,实行总量控制,市教育局在岗位总量内,按教师编制具体分配到各学校,并划出相应比例,用于对专技岗位的中、高级岗位实行集中调控和管理。二是“校聘”,“校聘”就是要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多轮竞聘上岗和组织统筹调剂相结合的教师资源配置模式。

因为“县管校聘”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我们将按照“抓好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的改革步骤,年在所有公办小学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在总结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年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

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个实施意见统领全局。温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年7月4日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县管校聘”工作,由市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编委办、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全面领导“县管校聘”工作。

一个实施方案具体规划。市教育局根据市里的《实施意见》,印发了《温岭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实施方案》确定的试点范围:全市公办小学,新成立的市九龙学校小学部、泽国三中小学部、松门四小参照执行。推行时间:年6月起。

九个具体步骤完成“校聘”。《实施方案》中,对全市试点学校的竞聘程序、竞聘模式、时间节点都进行了明确,各试点学校均需根据程序,完成不可或缺的九个具体步骤。

三、教师与“县管校聘”的关系

我们认为,“县管”是教育、编制、人社三个部门之间协调,是编制、岗位统统筹使用管理的问题,这一点跟教师流动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具体涉及某个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校聘”才是我们广大教师需要关心的问题。

“校聘”怎么聘?

根据《实施方案》,在聘的数量上,我们规定:缺编学校聘用本校上期聘用教师比例一般不超过聘用岗位的98%,同时不得低于聘用岗位的90%,农村中小学参加跨校竞聘(包括进城考等)的教师数控制在本校上期聘用教师数的3%;超编学校聘用本校上期聘用教师的人数一般不超过编制数加上超编数50%的和,并确保第三期竞聘后不超编,同时不得低于聘用岗位的90%。

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某校是缺编学校,上一期聘用教师数为人,那么本期聘用教师数就是98个,还有两个要走出来,去“跨校竞聘”;再比如某市区超编学校,去年的编制数是个,实有人数是个,超编10个,那么本期聘用人数就是+(10/2=5)=个。

在聘的方式上,我们设计了两轮跨校竞聘。一是首轮跨校竞聘,采取的是鼓励、引导的方式。

二是二轮跨校竞聘,《实施方案》里明确,通过首轮跨校竞聘没有完成跨校竞聘指标的学校,根据学科富余情况,在学校实施竞聘,产生二轮跨校竞聘人员;已完成跨校竞聘指标的学校,也要在学校举行竞聘仪式。

竞聘方式由各校根据竞聘工作方案自行确定。竞聘工作领导小组依据方案对参加竞聘的人员进行择优聘任。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竞聘过程全程公开,坚持全程留痕。

二轮跨校竞聘的人员,三年后不得直接回原学校参与竞聘。换句话说,如果到二轮跨校竞聘时出去的人员,是有点末位淘汰的意思。

在聘的人员上,《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人性关怀,凡是近3年内退休人员(年适用对象为年8月31日前退休人员)、经组织选派参加支教(包括援疆、援藏、援青)的教师、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及患重大疾病的教师、责任督学、经市教育局同意借用的人员原则上在原校直接续聘。

对通过竞聘未上岗且不服从组织统筹调剂、上年度考核不合格人员安排待岗培训,待岗培训期不超过12个月。待岗培训期内,只发放基本工资和不超过5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和农村特岗津贴,不享受年终考核奖金。对于不同意调整其工作岗位、调整到新工作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待岗培训时间满12个月仍未聘等人员,予以辞职或解聘。

为什么要实行“县管校聘”?

“县管校聘”是一项教育人事管理改革政策,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改革,并不是我们温岭的独创,也是省教育厅要推开的一项改革措施。今年年初,我市把这项改革列入了市里十大改革项目,因此,是我们必须努力去完成的一项改革任务,容不得质疑和推脱。

为什么要实行“县管校聘”呢,总的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实施“县管校聘”有利于推进我市教育向高位均衡迈进。国家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历来非常重视,并持续推进。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从年以来,我市坚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骨干教师、普通教师交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块工作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基本实现了城乡学校硬件设施的均衡配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还有明显差距。因此,实现师资的优化配置成为当前促进教育迈向高位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实行动态调整,按需分配教师,助力教师通过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工作创造性去弥补办学条件的不足,确保各校师资均衡。

二是实施“县管校聘”有利于改善我市学校的学科结构和编制结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市个别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出现个别学科富余,个别学科又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城区学校更加明显。同时也存在部分学校存在“超编缺教师”“缺编超教师”等现状,而在现有的人事管理体制下,教师流动又比较困难。实施“县管校聘”就是要通过“校聘”的环节,把富余学科调剂出去,把紧缺学科补充进来;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把学科不平衡、编制安排不合理的现状扭转过来。

三是实施“县管校聘”有利于激发教师队伍活力。长期以来,优秀老师、优质教育资源都在向城区集中,不仅导致强校越强、弱校越弱,更是让一些因为无法到城区工作的农村教师逐渐失去锐气;还有一些教师因职称到顶,缺乏向上的动力,产生职业倦怠感。通过“县管校聘”改革,促进教师流动,实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相当于牵住了教育改革发展的“牛鼻子”,为温岭教育再上新台阶提供了源动力。

“县管校聘”与其它政策的关系?

1.“县管校聘”与教师、校长交流政策的关系。按省里的话来说,“县管校聘”就是交流政策的“升级版”,既然是升级,肯定就有不一样的地方,以往的交流政策,基本上是按校龄来决定谁去交流,而且规定了年龄界限,女的超过50周岁,男的超过55周岁,就不用再参加交流,按照以往的政策,通过几年交流下来,可供交流的人越来越少。“县管校聘”主要以学科为参照,比如数学老师多了,那么数学组就要几个人出去跨校竞聘,至于哪些人去,《实施方案》规定,除以上6类人员外,其余人员均有可能去参与跨校竞聘。所以市教育局在安排政策时,安排了一个首轮跨校竞聘,目的就是用鼓励、引导的方式,让教师主动去跨校竞聘。如果教师主动从街道学校到农村去,以往的交流政策规定的待遇仍然执行,但有一点不同的是,街道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去,要职称评定后满三年才能直接回原校续聘。

2.“县管校聘”与集团化办学政策的关系。两者互不矛盾。《实施方案》中规定,首轮跨校竞应优先考虑集团内交流,集团校区学科不需要的,可以考虑流动到其它区域学校去。其它政策仍旧执行市教育局印发的《关于做好学年度教职工流动和聘任工作的通知》。唯一不同的是,实施“县管校聘”后,流动到集团内校区的教师,要办理调动手续。

请长按右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zhitang.net/jtlb/154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