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院长自述我怎样与中国结缘

还有澳能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怎么样呢? http://www.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m/21134.html

我的人生轨迹曾与中国有过多次交叉。其实我自己有时候也很吃惊,不经意间,慢慢地,我与中国建立了如此接近的一种关系。今天我的工作与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有关,几乎每天我都会跟中国的这些方面打交道。

1

我的中国学生

年,我刚满18岁,考上了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文学院当代文学本科专业,攻读日耳曼语和德国文学。我那时年轻,毫无经验,充满活力,全身心投入了新的生活。当时,我们的学院专门为外国学生开设了“外国学生翻译专业”。那个时候的莫桑比克正处于改革时期,在蒙德拉内大学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都来自跟莫桑比克关系很好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就业方向是国际关系。就在那时,我接触到了一群“很不一样”的同学。他们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人很热情,而且非常乐于了解莫桑比克的当地文化。他们总是一群群地走在路上,说着汉语。为了练习葡语,他们每天早上买当地最有名的报纸《消息报》。读报纸就是他们练习语言的方法。他们经常找我,问“Amigo是什么意思?”等类似的问题。我很耐心地一一回答。就这样,我们慢慢地变成了Amigo(朋友)。

三年后,蒙德拉内大学文学院派我教授语言学、语音学和音韵学。但我的学生不是莫桑比克人,而是中国人。这是我当教师的第一次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教这些“完全不一样的人”,使我开始更想了解世界,了解别的文化。

2

我的中国朋友

几年后,我以蒙德拉内大学教师的身份赴法国攻读研究生学位。难以想象的是,我在法国无意中跟中国人有了更多的亲密接触。我的同学中有些来法攻读外交方向的中国人。我跟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住着同样的学校宿舍,对我来说,我跟中国人的关系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我和他们的交流涉及方方面面:年轻人的想法、文化、美食等等,还学会了不少跟中国人打交道的方式。我开始看中国电影,了解中国的国情。跟七十年代在蒙大认识的那一批中国人相比,在法国认识的中国人想法很不一样,更开放,有更多新的想法与观点。

回到莫桑比克后,我很意外地遇到了20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他已经成为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的的秘书,同时也担任翻译工作。

年,我以蒙德拉内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系主任的身份会见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女士。她来莫桑比克商谈开设孔子学院的事情,表示她所在的机构愿意与蒙大合作。这就是我跟中国目前关系的开始。

3

我的中国之行

年8月,受国家汉办的邀请,我与蒙大校长、文学院院长一行到中国访问,参观了孔子学院总部以及北京的一些风景名胜,还访问了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后来成为了我们的合作院校。

中国之行的感受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家,目前是一个发展超级快的国家。在我的印象中,中国是一个靠着自行车出行的国家,到了中国却发现那里到处是摩天大楼,宽敞的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整个国家的交通系统四通八达。最让人吃惊的是,今天的中国已经达到世界主要强国的力量,但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文化。

身为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的莫方院长,我很荣幸。我希望继续帮助所有莫桑比克人去了解中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因为谈到当代世界,中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国家。

作者简介

若昂?席尔瓦(JoaoManuelCarrilhoGomesdaSILVA,-),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文学院语言系系主任,法国语言与文学专业副教授,法国Grenoble大学语言学专业学士、硕士,年至今任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莫方院长。

浙师大孔院长系列之四

关于“汉语桥”海外预选赛名称的调查与建议

浙师大孔院长系列之三

永康人在坦桑:中外合作案例

浙师大孔院长系列之二

渭南人在喀麦隆

浙师大孔院长系列之一

案例:孔子学院与当地学校合作

若昂?席尔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zhitang.net/xgtz/15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