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佛教圣地纪录航拍5年荟萃客家传

白癜风健康园地 http://m.39.net/news/a_7232764.html
你对于佛法的认识,有哪些是极端错误的?你都做错那些?有缘看到本文章,希望改过自新!阿弥陀佛,转发功德无量,如果你是善男信女,请认真看完,不要做好事变成罪孽,善哉!善哉!

实际生活中有些实况,明明是不能要的,而你就是想要。然而,不符合因缘的,再怎么做也没用,你还是要不到,就如煮沙不能成饭……

佛法讲究现实,但这里的“现实”并不是“势利”的意思,而是提醒你要务实、实际,远离不合实际的祈求与妄想。

以下我们来谈一谈对佛法的五种极端偏差的认知:

你对佛法的认识有哪些是极端错

认为诵经拜忏是解决问题之道。

诵经拜忏虽然是好事,但不问因缘,把诵经拜忏当成“想要的要得到,不要的可以不要”的方法,就是极端的。可以要的,要靠耕耘正确的因缘去实现;将精神信仰当做解决人生问题的方法,是有问题的。

佛菩萨其实也灵,但再灵也灵不过因缘,譬如需要一杯开水,是烧水更快,还是念大悲咒更快?不信因缘就不是真的信佛。

把行善造福当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行善是好事,但将行善当做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也是极端。

比方说种庄稼,得看季节、施对肥料,才能种出东西来;你捐钱给孤儿院,想以此功德让庄稼长成,有可能吗?

行善相当于上市场买菜,你想吃红烧豆腐,得先买食材回家,但在此之后还得下厨烹煮,不是敲敲桌子就能变出煮熟的饭菜来。行善如同买菜,若没买菜拿什么煮菜?

因此,不行善不行,但光买菜不煮也吃不成,烹调的过程就是想办法解决问题。买菜与煮菜具足,你才能吃到佳肴,就像一个人福与慧须同时具足,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认为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如梦幻泡影,都是无常的,不值得我们认真面对。

“无常”是警惕、鼓励我们——眼前的实况是可以改变的。了解诸法因缘生的事实,就能善用缘起,善用无常。

了解当前因缘好是怎么好的?坏是怎么坏的?我们都须善观缘起,好的让其更好,需继续耕耘使其好的因缘;坏的让其消除,便要避免使其坏的因缘。

无常是指什么事都没有固定,人生可以善用缘起积极改变。

不要认为反正人终将一死,因此没什么事情值得做,事实上,人会死不是重点,重点是在活的过程。

改变死,不可为,不要想;改变过程,可为,你得想,这才是真正可贵的事情。无常不是坏事,因为这样,人生可以有希望、有改变。

任何生命在这一生都有告别的时候,然而,若内心没有遗憾就不会怕死。什么人最怕死?有遗憾的人最怕死!

该空的是妄想、妄求,现实不能空。有些人明明活在现实,却不想面对现实,想逃又逃不开,只好藉由祷告、打坐来逃避。

一切随缘

这是奥义书的思想。你怎么做或你什么都不做,同样都会影响因缘,那你为什么不好好地做,却选择什么都不做呢?若是如此随缘,你随的是什么缘?——随的是宿命论、决定论的思想!

因缘论认为,过去影响现在,现在影响未来,但只是影响,不是决定。有三种因素影响现在:

一、过去的影响;

二、现在个人的身、口、意;

三、个人以外的人、事、物。

这三种因素对现在有影响,但都没有决定现在。就像三个大汉抬一张桌子,桌子好比就是“缘起”,三个大汉动态中的影响会呈现桌面不同的形态。我们要善观缘起,善尽因缘,精勤不懈,避开以上的偏差思想。你们不可以随缘,但你们可以随佛。

学佛便是迎向人生,好好开展人生,解决问题,度越烦恼。

八种错误的放生

一、预约放生

与卖鱼者直接或间接、明确或暗示将要买生放生,使卖者闻讯捕捞,违背施无畏的基本定义。如此可令这些众生本几日后死,如今因预约卖者数量、品种等,使其提早被捞,虽汝意为放生,然而其中势必有不堪折磨而早夭的众生,由于其提前死亡出于你的预约,使自己的善举偏于形式了。

二、不观察地点、水质

如果被放之众生,能放其为适于它生长的环境,则对其有极大好处。反之,若只顾放而不观察所放的地点,则对其害处多多。如将野兔置于众人处,飞鸟放于易捕地,鱼儿放入被化工原料污染的确无法生存的河流水域等。

三、禁放养鱼池

严禁将鱼及水生动物放入养鱼池,以养鱼池为卖鱼杀生之来源处,将众生放入其内,乃间接杀生也。

四、不得区分大小贵贱

一味追求数量,而对某部分众生远离慈心。如见两盆鱼,心想若放这盆躯体小的众生,则价钱和数量要比放那盆躯体大的合算。或思维买一大堆田螺的钱,还不够买一只甲鱼的金额。因而弃大舍贵,择小选贱。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未被解救生命的众生怨恨与嗔怒。孰不知躯体越大,价格越昂贵的众生,你放了它,功德也越大。所以放生时不要带着选择和预备买何品种的心去买生,应当遇见什么,就买什么。

五、万勿因噎废食

有人因见到自己或他人辛苦所放之众生,有被随后捕抓的危险,便以为这种放生毫无意义,且造就捕抓者的恶因。其实即便仅仅能延长众生一个秒钟的生命,此众生也宁一秒后死,不求一秒前亡。故究放生者功德而言,施其一瞬间无畏与放其数年无畏,功德正等无异。于被放者言,彼虽短暂获生,仍于生时心若甘饴,且由于其成就了放生者菩提心的功德,故放生者之功德利益,所被放之众生亦有,使彼终获善乐。而且,从悲心的角度来说,即便知其在放后即有被捕之险,或见其伤弱而不顾,心怀哪怕使其一瞬安乐也要解救之心,此种人慈悲更为强甚,极为诸佛赞叹,有此发心者,无论所救众生是否有福报活下来,以彼悲心的利益,放与被放者均有大利益。故千万勿抱前放后抓不算放生或买时选择强健活力者放的错误思想了。

六、不善回向

很多人因为自以为不去执着功德利益,而凡有放生皆不去好好回向。孰知因果成熟,是必然之势。不重视回向,会导致大量功德转化为人天福报,为将来往生乃至成佛,形成阻碍。所以每个修行的人,一定要使功德转向出世间的种种成佛利益。而且放生行为,因其是有为法中最为殊胜的功德之故,功德成熟非常迅猛。若放生勤恳,甚至即生福德利益现报,所以放生者切要善于回向。免大量功德流于人天无意义消耗的福报也。

七、未知己知彼,勿随意劝说

轻易不要对无信心者(尤其是卖鱼的人)宣布和劝化说我买鱼是为了放生做功德,你应当怎样等等。因为并不了解对方对于因果之取舍观念,一旦被其把握和摸索出放生者出没的时间规律,所偏重放之品种,即便每次给放生者开诸方便,放生亦流于形势而形成弊端。使卖者为了放生者的需要而购抓某种众生,而放生者并不见得一次都能将卖者的货量都买掉,使未被放的另一部分众生伤心埋怨。所以轻易不要让卖者知道目的,通晓规律。

对于有的地区已形成此局面者,虽无法挽回,但应亡羊补牢,注意宣传给新的放生者这个道理,至少使这种局面保持在最小范围即可。但万万不可因为觉得造成此局面不好,便不去放生,退失信心,使更多众生流于他人的口腹。总之,放生要比不放功德殊胜。

八、倘使工作失误,勿轻易自咎

释放与解救他人的生命,永远没有过失。许多放者因为工具、因缘及种种不利因素,使所购众生不能全数尽活,便于亡者自愧有罪恶感。实际众生从生到死,皆受制于因果,假如你尽力做了,它还是于放前死亡,实属因缘所使。彼既便如此,亦要比被人刀刃烹煮者幸之万倍,据说畜生之苦,不但苦于死时之剧痛,死后之剖解、烹食、乃至被消化后,其痛苦的知觉方无。故这对于被放者而言,使其少苦而终,且免受死后之剧烈痛苦,仍具备不小贡献。况且你把放生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对其今后,仍具备积极深远的意义。故而应知放生因悲心之故,无过失而言。

放生变杀生?

  放生是被称呼为“大乘佛教”的精神组织提倡的“功德”,也是符合现代动物保护理念的善行。但好事必须做好,放生必须要遵循科学,否则好心可能办坏事,放生弄不好变成杀生。盲目放生也可能无功反而有罪!盲目放生没有功德 反倒有罪过   释迦牟尼佛讲过好多在动物被虐待、被宰杀前救起来放生的故事。比如,鸽子被鹰追,要拿鸽子当食物。   历代高僧建了许多放生池、放生园,有人捕了鱼要去市场卖,被出家人见到了,不忍心鱼被吃了,买回来在池里放生,不会再被人钓走。   这样的放生故事都很感人,功德无量。以前交通不便利,放生的鸟、鱼等,都产自本地或附近,放生并没有水土不服或物种差异的问题。   但现在很多放生有问题,常在佛诞日或定期举办的放生会,集合很多人、筹募很多钱、买整批鱼、鸟、龟来放;有些动物是人工饲养的,已经失去野外求生的能力,根本不适合野放,放生反成放死!

  今天佛教信众在放生活动中,容易犯这样一些错误:   1.随意乱放外来物种,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   如果将野生动物脱离其原有的环境,投放到其他的环境中,往往可能会对新环境构成严重的生态破坏。所以,世界各国都对外来物种的迁移非常谨慎,严密监视,以防酿成生态灾难。   比如,小巧可爱且色彩艳丽的巴西龟是不少家庭中的宠物,也是许多人愿意放生的对象。然而,它却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危险的个入侵物种之一。   据了解,巴西龟会大量捕食小型鱼、贝及蛙类的卵、蝌蚪甚至其他本地龟类,这对于本地物种来说简直就是浩劫,因此,巴西龟只能在野外自然环境和其他生物隔离的状况下圈养,否则放生变成了杀生。   2.购买动物放生,容易刺激杀生黑色产业链   放生的本意是在看到生命要被屠杀,劝解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出钱赎买生命而解救的随缘举动。   但是,今天由于许多信众贪着功德追求福报,不去观察因缘,将随缘放生变成一种制度化的行为,变成在佛菩萨纪念日、农历初一、十五等时间节点上可以预测规划的行为。   这就强烈地刺激了追逐利益的商人。他们迎合这些信众,为放生还捕捉生命、养殖生命。   结果真正被解救的众生有限,而因此受到折磨死亡的众生更多。   据研究发现,信众每放生一只鸟,就会有20只鸟在捕捉、运输、储存、乃至放生的诸环节中死去。如此一来,放生反倒是杀生。   印光法师曾经明确表示反对佛教徒不去随缘放生,而非要扎堆赶在佛菩萨纪念日放生的习惯,就是这个道理。   3.买卖野生动物,违反国家法令   传统社会中,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律,所以许多慈悲的信众在看到野生动物被捕捉面临杀害危险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出钱赎买,这是慈悲的表现。   但是,今天野生动物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既然国家已经制定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法令,我们保护动物完全不必再用出钱赎买的方式进行了,而是可以通过向森林公安举报,用公安人员没收野生动物再交由专业人士放生的办法来进行。   这才是随顺因缘,遵守国法,有智慧的做法,也是彻底解决杀害野生动物的好办法。   4.大量放生,超过生态负荷,破坏生态平衡   今天生态环境恶化,可以放生的合适环境越来越难以寻觅。而公众放生的热情却很高涨,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一次放生几十车生命的盛况。   显然,大量生物一次性地在狭小的环境中投放,严重超出环境负荷,导致生态失衡。   它们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生存所需的必要空间,更不用说众多生命聚集之处又会招来捕捉者。不仅这些被放的生命难以存活,而且被放生地原本存在的许多生命也会因为环境被破坏而难以生存。   5.不顾生物习性,误将生命置于不宜生存的环境   将野生动物放归自然,需要专业人士经过审慎研究,仔细观察自然环境是否适合所放生物生存,要研究观察放归的生物身体是否健康,是否需要治疗,对于被人类救助的野生动物,往往还有一个野化训练,让动物重新适应野外生物的一个过程。   今天许多信众放生,很少认真考虑这些问题,往往会将人工养殖生物放生到野生环境中去,常常不去研究生物生活的习性,盲目乱放,发心虽然良善,但是用心不够,善事做得不认真,最后却变成坏事。   6.不考虑他人安全,随意乱放有危险的动物   我们放生是要救度众生,决不能因为考虑不周而损害人类,不能给人类带来烦恼。   许多信众不考虑人类的安全,喜欢在离人们居住不远的地方放生一些毒蛇。

  这就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给当地居民带来不安和烦恼。甚至有人放生的蛇居然钻进了村民的家中,弄得村民惶惶不安,放弃农活,全村动员集体出来打蛇。   放生引发集体杀生,甚至连当地的动物也跟着遭殃。这真是愚痴的行为。   放生出于慈悲,但是真正的慈悲从来都是要善观缘起,一定要符合智慧。   执著外在的形式,执著自身的福报和功德,而不全心全意从众生的福祉出发,这种放生不仅是违背科学精神,也是违背佛法本意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zhitang.net/zbgn/18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