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芥酊 http://pf.39.net/bjzkbdfyy/140123/4331584.html
近期在腾讯视频热播纪录片《疯狂的消费时代》第二集——《放生背后》的预告片,节目一经播出,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人反对,有人尝试理性分析,更多人由片子展开了深入讨论:
对于“放生”这一社会现象,近些年这方面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的观点与看法。我在读书会群曾以“放生是慈悲还是杀生?是聪明还是自作聪明?”为主题,就某些爱心泛滥的人所谓的放生一事组织过一次讨论:
所谓放生,顾名思义,就是怜惜动物的肉体生命,将其放归大自然,或者收买回来寄养。此既是发心慈悲,尊重生命,带来了一定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现在动植物所栖息的环境已经被人类逐步占据,方法适当的放生能带来很好的效果。
但是,另一方面,不懂相关知识,不讲科学的盲目“放生”又会带来不当后果,甚至结果会与我们放生的初衷恰恰相反。
★广州纯阳观养龟池,某人放生了一两只凶狠暴戾的鳄鱼龟,造成其他品种原龟死了十多只。
★某群人在某地区放生只危害性大的外来入侵动物巴西龟,当地政府大批人力物力去打捞。
★从广西某地狗肉节解救的狗狗,买回来之后不闻不问,寄存在异地,给异地的瘟疫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扰,造成狗狗大量死亡。
★某些人在广州花都某村农田放生大量老鼠,导致这地区人心惶惶,政府迅速组织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进行灭鼠,生怕产生鼠疫或者其他疾病。
★女子发微博称在紫金山放生条蛇——南京官方:属违法行为
一,放生首先要尊重当地物种,不要引起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要考虑放生对象是不是外来物品,放生对象会不会大量繁殖,还要考虑该地区适不适合它的生存。
第二,会不会危害到人类本身的居住环境。
某些物种专门喜欢安静的地方,在农村里,大家都出去干活了,家里相对凉爽干净,也许会造成很多动物喜欢溜进农家,现在留守儿童老人居多,老人眼睛没那么光亮,儿童又缺乏正当的防卫知识,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
第三,不要集中放生,不要在固定某一时间放生。
有一些人一听到集中放生,就赶过来捕捉,恐怕等你放生的下一秒,已经成为他们唾手可得的战利品,或者做了盘中餐,或者是商品,这样放生直接等于放死。所以请各位要经常的,小量的,不声张地放生。一句话,放生应当是对动物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不是做样子地给人看的,也就无须大张旗鼓。
一些饲养的动物,早已经习惯了人工饲养,已经没有了大自然的生活竞争能力,就不要再放生了,这样放生等于是杀生。
我在一个群里说了这样的观点,然后被那些“爱心满满”的人喷出来了:
不懂的人不要随意放生。
放了可能给人家麻烦,就会给自己麻烦。
放生怎么放?!爱他们怎么放就怎么放呗,自己高兴就好呀。
我们环保人士专门调查过,有些所谓的放生,因为是外来物种,没有天敌,会造成本地一些生物物种的灭绝。
往好说是放生,往坏说是外来物种入侵,往往是说,你被骗了,有人捞了卖你第二回。管那么多干嘛?!你自己高兴就行!太操心了易老。放过自己好不。
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工大的学生去消灭加拿大一枝黄花。
河又不是你家的,千百万年前,恐龙死在河边,剑齿虎在河里撒尿,关你什么事?!你只管自己能不能痛快的游个泳而已。
如果听其任其发展,本地的许多植物都会消亡,然后就是与之相关的动物生存环境的消失。
有些人装作爱心人士进群,然后在他们放生的地方打捞,再把它们卖给爱心人士。
你们活的也太累了,能放过自己饶了自己不?
……
哦买嘎的!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
放生的“尴尬”一只不愿下水的“小海龟”被工作人员奋力掷进了南海。那只对人类“恋恋不舍”的小龟,其实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缅甸陆龟。这个小家伙别说不能下海,即便是在淡水里也无法生存。
放生者将鲶鱼、鳝鱼、甲鱼等淡水鱼投进咸水中,鱼类因水土不服,活生生的在不适应的水域中痛苦挣扎而死。
年“北京客到河北放生蛇导致打蛇”事件。十余名北京客到河北省兴隆县苗耳洞村,将数千条蛇放归野外。长蛇横行一度在当地引起恐慌,由于不知道蛇是否有毒,而且担心被蛇伤害,村民们便撇下农活全部上阵打蛇,一口气打死了几百条蛇。这样一来,原本想放生却害死了这些蛇。
放生本是做好事,但违背自然规律乱放生,只能适得其反,间接提前结束动物们的生命。
放生不当的“灭顶之灾”盲目、不科学地放生无疑等于杀生,善举有可能背离初衷,好心也可能办坏事。
所以,科学放生,首先要了解放生对象的物种特性、生活习性、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懂得什么物种可以放生,什么物种不宜放生。
如果放生地环境、温度、食物不适合此物种的生存,那么,对所放生的生灵而言,必然是灭顶之灾。
适合放生的,比如,吃浮游生物的花鲢鱼、白鲢鱼,对净化水质有好处,当然可以放生。
不科学的放生,将使同类物种的生存受到毁灭性打击,对生态系统、本土物种及遗传资源造成的损失更大。
比如像巴西红耳龟这样的外来物种,生存力强、适应性广、繁殖速度快。有调查发现,巴西红耳龟出现的地域,大量破坏当地物种生物链,几乎无一例外地使其它本土龟类灭绝,鱼类、虾类和水草大量减产。在我国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元。
更可怕的是,巴西红耳龟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85%携带副伤寒类沙门氏杆菌,这些病菌已被证实可以传播包括人类在内的恒温动物,危害极其严重。
据有关专家考证,如果我国允许大量繁殖巴西龟,若干年后它将造成中国好几种物种的灭绝和异化。
追本溯源,其实“放生”由来已久,从原初的天人合一,到后来的宗教渗入,这一活动在中国古已有之,有着悠远的历史渊源,现如今已在商业化社会中更是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已经围绕“放生”形成了一整套的商业链。
放生,于放生者而言是行善积德,于商户而言是生意买卖,但随着涉及到的层面加多,问题的复杂性也越来越深,并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社会议题。
今天,如果说有一样动力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那很关键的一种便是——经济动力。
广州黄沙水产市场,华南地区最大的水产综合市场,这是一个一边有人在放生,一边有人在捕捞的地方。
物质需要VS精神需求
世界的本质,在于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放生者与捕鱼者的矛盾是其一。
放生者出于善心“做善事”,捕鱼者看上去在与他们作对,但却也说出了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有些放生已经导致了珠江的污染。
放生人,觉得鱼是是生命,跟把鱼简单倒入江中是两回事。捕鱼人觉得,你们已经把鱼倒入江中了,那我就可以捞出来。一个为了精神层面的需要,一个却需要先满足物质层面的需求。“放生”就这样在不同维度有了不同的阐释。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视角立场与看法。
放生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捕捞→买卖→放生→捕捞。
如何看待这个行业链条?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商人就是在趋利的过程中不断满足各类需求催生各类消费。放生第一需要放的东西,催生了采购;希望参加一种有仪式感的活动,就会有人组织。
放生还是杀生?放生背后的暴利产业放生之所以近些年变得普遍,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有经济开放的原因,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个人信仰层面的危机等,而这些因素之间也是彼此交织而生的,这也使得放生随之产生的矛盾越来越杂像丛生。
“放生”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能影响他人正常生活,更不能危害公共安全。一些放生蛇鼠凶物的做法,会引发当地人的冲突,造成恐慌。
好心也会办坏事!听科学家怎么说不要左手从鱼贩子那里把鱼买过来,右手就放到鱼贩子包养的水库。
不要把会吃鱼的龟放到鱼群里,也不要把被龟吃的鱼放到龟群里。
不要把只能在盐水里生存的动物,放生到淡水的河里、水库、或放生池。
不要把只能在淡水里生存的动物放生到海里。
不要把可能对人和家禽造成伤害的动物,放生在人生活工作的地方。
不要把已经失去野外生存能力的动物放生到野外,它们会饿死、病死,成为无家可归的孤儿。
不要在错过候鸟迁徙的季节放飞候鸟,那对它无疑是雪上加霜。
不要在非本土鸟领地放飞鸟儿,它不仅会遭到同类的袭击,也会因没有食物而死亡。
不要因为你的放生使原来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结果放了一批,却害死了另一批。
法律提醒你:随意放生是违法的年,原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宗教界水生生物放生(增殖放流)活动的通知》,就水生生物放生(增殖放流)活动进行规范。
《通知》提到,放生时应主动向渔业部门报告放生(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和地点等事项,并接受监督检查;用于放生(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苗种,应当来自有资质的生产单位,并依法经检验检疫合格。此外,用于放生(增殖放流)的亲体、苗种等水生生物应当是本地种,禁止使用杂交种、选育种、外来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防止对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年1月1日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放生本是善行,善行发于善心,善心难道无处安放?专业人士建议,可以把「放生」转化为「护生」,如拆鸟网、除兽夹,创造一个新的行善的空间。另外,保护动物的最佳途径就是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从我做起,践行生活方式绿色化,对环境友善也是一种「行善」。
传播不易赞赏随意
(真心感谢每一位赞赏支持的朋友)
探索元知世界,思考社会人生。推演心理活动,调谐亲情感情。
让心理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