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领跑世界跨海沉管隧道的中国标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记者尚青龙通讯员刘畅5月1日,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首条跨海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顺利通车。中交一航局作为唯一参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深中通道和大连湾海底隧道沉管安装的“基建狂魔”,在推进沉管隧道技术国产化进程中,实现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壮举。从追跑、跟跑到领跑,“中国造”让沉管隧道技术亮相全世界,“中国标准”一跃成为“世界标准”。筑梦伶仃,创“滴水不漏”世界奇迹伶仃洋上起飞虹,天堑一桥三地通。年4月1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中交一航局历时九年鏖战,建成长达6.7公里的我国首条外海沉管隧道,这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忆起这项“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唯一参与过三大沉管隧道工程的安装“总船长”刘建港娓娓道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集桥、岛、隧于一体的超级跨海工程,由33节“航空母舰”似的巨型沉管和一个吨的最终接头组成,工程建成通车是亿万中国人的骄傲,可殊不知,这项超级工程的背后是建设者靠智慧从荆棘中走出的自主创新之路,是从“0”到“1”的跨越。这项史无前例的挑战,到底有多难?项目筹备期无任何经验可借鉴,团队只在网络上查到荷兰一家公司在3年前的一张沉管隧道产品宣传单页,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份公开发表的沉管隧道施工资料。自主研发,才能挺起中华民族脊梁!港珠澳大桥工程涉及三大世界级难题:超大型沉管海上浮运、水下45米沉管沉放对接安装、隧道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控制,以及余项国内首创前沿技术。中交一航局集结优势兵力,自主研发建造世界最大外海抛石整平船“津平1”,确保精度达到毫米级;投入使用国内首套沉管浮运安装专用船组“津安2”“津安3”,只为将33节沉管无缝对接,其难度不亚于“海底穿针”……年5月6日,是令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天,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E1与西人工岛暗埋段历时96小时顺利对接,实现“海底初吻”的历史壮举。都说万事开头难,可33节沉管的每一次安装,对团队来说都是“第一次”,每一次成功都昭示着前无古人。最令人刻骨铭心也是难度最大的当属E15管节安装。“E15管节第一次浮运安装时,基床出现异常回淤物,为确保大桥百年品质,沉管只得回拖进坞,安装团队在没有实操经验、阵风6级的恶劣海况下完成了世界首次大型沉管回拖进坞;第二次浮运安装又突遇边坡滑塌,基床受损,30余艘船舶组成的庞大编队不得不第二次回撤。”“津安3”船长王汉永至今回忆起来仍眉头紧锁。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历经天的专题研究和对大桥年质量的极致苛求,人的团队两进坞门、三出外海,终将8万吨的沉管隧道安放海底。从一年安装十节沉管的“中国速度”到不断刷新对接精度创造“滴水不漏”的世界奇迹,中国人自主创新的步伐铿锵有力,也用伟绩让中国从一个沉管隧道技术的相对小国,华丽转身为领军国家。国产化,贡献“中国智慧”世界领跑港珠澳大桥建设后期,我国北方首条跨海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全长约5.1公里,其中沉管海底隧道长米,由18节预制管节组成,单节沉管重约6万吨。这是我国首次在寒冷条件下建设的沉管隧道工程。“寒冷地区建沉管隧道,要攻克气候、水域、地质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经理王殿文时刻如履薄冰。从伶仃洋转战大连湾,这群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决意“巅峰之上再突破”。他们聚焦自主创新,实践了大曲率沉管安装、最终接头顶进节段法、全漂浮碎石基床整平、专用施工船舶“津平1”自动化升级、国产化改造水下电缆插座冲破国外技术封锁等施工技术,多项核心技术的自主自控走在沉管产业链技术国产化的最前沿。中交一航局也首次实现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国产化,中国跨海沉管隧道技术用实力领跑世界。提起国产化的“水下电缆插座”,王殿文很是骄傲,疫情期间,原本需从国外进口的水下电缆插座无法按时到位,可沉管安装在即,这可给大家出了难题。水下插座,是连接安装船与沉管内部的关键设备,负责管内电力、通讯系统和水力压接等施工系统的供电,大连湾每根沉管需要10个水下插座,算下来得上百个。项目团队再三研讨,通过BIM建模模拟出水下插座在二次舾装时安装的各项工序,而且考虑插座插针啃蚀后容易造成接触电阻加大、水密性降低的因素,从插针镀金工艺及绝缘材料等一点点设计优化,新的水下插座和专用配套法兰成功出炉。“改造后的水下插座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使用要求,这也意味着4芯动力插座和19芯组合插座实现了国产化,不再依赖进口。”“从大连湾海底隧道开建我一直期待着通车,这一天终于等来了,以后每天去闺女家能省很多时间,真是给我们老百姓办的实事!”市民王奶奶边录视频边合不拢嘴地说道。国之重器,进入“智能化”时代如果说港珠澳大桥工程让中国人不断超越技术极限,那深中通道为工程师又拓展了一个新的技术维度。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采用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由32节“航母般”大小的沉管连接而成,面临尺寸超宽、浮运距离超长、航道封航时间长等许多新难题。现有装备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制造出一艘功能更强大的沉管施工专用船舶成为必然选择。为攻克这一世界级施工难题,中交一航局组建设计、研发、装备、施工等专家和工程师组成的专题研发团队。“相较于‘津安2’和‘津安3’,新研发的一体船要体现‘功能一体、船管一体、结构一体、动力一体’的先进优势。”全国水运工程建造大师、一航局总技术顾问李一勇讲道。这又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和跨越。作为国际首制船舶,“一航津安1”无母型船参考,一航局研发团队历经三年多研发投资建造,突破了传统拖轮拖带工艺,将两个船体转变为一个整体结构,当与沉管相连后可组成一个整体,而且还具有DP动力定位和循迹功能,团队还成功引进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一航津安1”,成为当今世界安装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业最高效、性能最先进的沉管施工专用船舶。“8万吨的沉管在30余米的海底,实现指缝般毫米级对接,难度堪比‘天宫’对接。”“一航津安1”履行使命,成功护航22节沉管精准对接,更是创下了连续7节沉管近乎零偏差的毫米级安装世界纪录。中交一航局将世界跨海沉管隧道施工,正式引入智能化时代,将世界跨海通道施工技术提升到新高度。一座座跨海沉管隧道,映射了共和国的奋进崛起;一名名中国工程师,于“风中穿针”、在“海底绣花”,他们以铁骨铮铮鏖战海疆,用匠心打造匠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使中国技术的腾飞和跨越,这是时代之声,这是中国智造!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zhitang.net/zycf/210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