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干货丨计算机跨考小姐姐,一战考上同济

嗨,小蜜蜂们~很开心为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考研经历。本文主要从考前备考思考,考研复习全程,复试全程三部分为大家分享我的备考方法。希望给新一届小蜜蜂一些帮助与启发。??????

升学VS工作

1.本科的计算机知识不足以支撑我直接进入对应的岗位。因为我今后想从事交互设计和互联网领域的工作,大厂普遍看重设计师的项目(尤其是落地项目)经验与能力,我欠缺含金量高的设计项目实践。所以我选择升学,以建立交互设计的专业知识体系,积累好的项目实践与资源,为就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读研能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和资源。虽然互联网领域瞬息万变,发展迅速,并不是说只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就业,但我相信只有把全面的知识与技能的体系框架构建起来,才能使今后得到的任何锻炼与成长成为“技能树”的一部分,从而在工作后获得快速高效的成长。也有人说交互设计师行业近两年来渐趋饱和,但我认为统计数据对于个人没有太多参考意义,只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更出众,是金子总会发光滴~基于以上两点,对我来说,读研是必然选择,利大于弊。

个人情况

我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直很喜欢设计,积累了一些平面设计和UI设计的项目经验。一战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机械-交互设计方向,初试第四,总分第二,成功上岸~初试分,英语78,政治73,史论13,快题。确定专业确定考研专业——交互设计大二时,我接触到交互设计,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决定将其作为硕士深造的方向。在这个阶段,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开设院校、就业前景、必备技能、专业书籍等,在心中大致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个轮廓的认知。我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它是科学、人文、艺术的跨学科领域,可以完美结合我的本科计算机知识和个人对于设计的兴趣,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在设计与技术共同驱动的工业4.0时代,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等领域亟需人才。确定院校确定考研院校——同济大学我大概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确定学校。开设交互设计的院校不是很多,我最终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同济大学、清华美院、浙江大学三所学校。我的做法是列一个表格横向对比三所学校的地理位置、学科排名、专业实力、国际交流机会、学术氛围、备考难度等信息,并为每个变量设置权重。经过综合比较,我最终选择了同济大学,原因主要有三点:学科排名。同济的设计学科在QS最新排行榜上位列世界13,亚洲第一。地理位置。上海是我个人最想去的城市,有很多展览和论坛都只在上海举行,资源更丰富,也更开放多元。交流实践。同济和米兰理工等设计强校有交换项目,也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综合能力的机会更多。同济设计创意学院的交互设计近年是很热门的报考专业,01年报录比约为0:1。交互设计属于跨学科专业,由于国内本科院校很少设置专门的交互设计专业,所以大家不同程度上都是跨考,生源多为工业设计专业,然后就是计算机和艺术类学生。虽然同济也是最难考的,但我还是决定试一试。当然会有更稳妥的选择,但是二十岁的试错成本是比较低的,何不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更高的理想会给你带来更长足的动力和潜移默化的自信提升。我认为研究生的院校选择是我们为数不多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所作的选择了。当然,这么做的风险会大很多,你可以先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最坏结果自己是否可以承受?(考不上)这个目标给自己带来的动力是否大于压力和焦虑?选择这个目标,身边的人是否会支持你?如果这几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勇敢坚定地坚持这个目标吧。划重点:坚持。备考过程中你可能无数次的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考上这所学校,就算不能保证每天都充满自信,但请一定要坚持这个目标,坚持每天的备考行动,一定不要中途放弃,不要轻易更换学校,最后结果一定比你想的要好很多。确定考研科目同济的交互设计考研的专业一和专业二的可选科目很灵活,但我最终并没有选择和本科计算机专业对口的高数一和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而是选择了设计领域的(工业设计工程,下称史论)和(专业设计快题)。专业一我身边几位和我考同校同专业的同学都选择了高数一,但我选择了工业设计工程。两个科目对比如下:其实当时做决定时,其实没有考虑那么多。我最终选择了史论,最主要原因还是我不想单纯应试,更希望从中学习有利于今后在设计领域发展的知识,弥补本科对设计知识的欠缺。我的打算是通过报名嗡嗡的全程班来弥补对史论这门科目掌握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较为擅长的英语和政治来弥补史论分数不高的问题。在备考过程中,我也常怀疑自己这样的选择是否正确,毕竟分数才是进入复试的硬性指标,前几届的高数高分比史论高分高出很多。但这几个月的备考和初试记过证明我的决定是最适合自己的。我在这门科目花费的时间精力不是很多,史论备考过程相对来说是轻松而充满学习的充实感和成就感的,我拥有了设计的基础知识架构,对于这个领域的知识储备和个人见解都提升了太多。(还享受了一把久违的学习文科的乐趣哈哈哈)最后的考试也发挥的不错。其实当时做决定时,其实没有考虑那么多。我最终选择了史论,最主要原因还是我不想单纯应试,更希望从中学习有利于今后在设计领域发展的知识,弥补本科对设计知识的欠缺。我的打算是通过报名嗡嗡的全程班来弥补对史论这门科目掌握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较为擅长的英语和政治来弥补史论分数不高的问题。我能较为轻松的完成史论备考,嗡嗡的课程帮了很多忙。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新兴实践每课的1v1论述题作业指导,每一节课后都会结合考点和热点留1-题论述题,嗡嗡老师和助教哥哥姐姐从专业视角为我的大题答题思路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跟着14课练下来,我的论述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答题框架与模式,答题思路变得清晰流畅了很多。专业二虽然计算机统考是我本科学习的内容,但是因为快题设计是复试必考内容,所以自己和身边的大家都选择了快题设计进行备考。这门科目的选择基本不用纠结。

我的考研时间轴

大三上学期

9月:确定考研院校专业(同济设创)

10月份:确定专业课考试科目(史论、快题),选择嗡嗡,报名课程(交互全程班、全程班)

11月-月:偶尔有空时看一看交互相关的书籍,报名三月作品集班,想试一试同济暑期夏令营

大三下学期

3月-6月:准备作品集背单词7月夏令营未通过(成绩没法保研)

8月嗡嗡快题线上集训

大四上学期正式开始全身心投入考研是从9月开始。

9月之前对于初试的准备十分零散。

具体每个月的工作可以概括为:

9月:刷课

10月:刷题

11月:整理笔记

1月:疯狂背书

1.6、1.7上战场啦

1月-月:复试准备

大四下学期

3月:完善作品集,准备复试3.8复试

初试准备

9月返校后,正式开始全面备战考研。我和研友小姐姐每天都在图书馆学习,8:00-8:30到馆,1:30-:00回宿舍。一天平均学习9小时。每天各科目的分配时间不固定,9、10月英语、专业课一花的时间较多,11月专业课二花的时间较多,1月政治花的时间较多。整体来说,四科的时间精力分配差不多,重视程度:史论英语快题政治。1.政治9月和10月跟徐涛老师强化班的课,一天大概听三节左右,这个期间不用记笔记,只需要理解即可。教材我用的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对应每一课的知识点和徐涛课程是差不多的。在听课的过程中,把第一遍题刷完,然后刷完课之后开始做第二遍题,记得把每一次的错题都记录下来。11月之后开始着重培养做题的技巧,我主要跟了腿姐,她在解题方面非常擅长,有很多的选择题做题技巧,很适合这个阶段去训练。1月开始背诵大题,一定既要背诵知识点,又要学会解题思路与破题,两者缺一不可!建议把肖四和腿姐押题班的知识点都背完,解题思路可以参考腿姐冲刺班。选择题——选择题强烈建议看腿姐的强化班、冲刺班,解题时不要钻牛角尖!不要盲目地找各种来源的选择题刷,出题风格如果和真题差距过大,容易带偏我们自己的做题思路。关于大题——三个词:抄题干、字工整、写满。自己编口诀记得最牢,可参考空卡的带背视频。关于时政——不用买专门的书,通过1月各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zhitang.net/zbgn/18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